夏去秋来,万物渐丰;初心如磐,征程再启。10月10日下午,我校在齐越大讲堂召开第五届教学工作会议。校领导云电军、张占平、邢树军、范小振、高颖、周振平、谢云岭、郭玉秀、朱蓬华,沧州市教育局二级调研员崔增录与教职员工齐聚一堂,共话教学,同启新程。
党委书记云电军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开启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新征程》为题发表讲话。讲话指出,此次会议是我校收官“十四五”、谋划“十五五”发展规划的重要一环,也是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成地方高水平师范类应用型大学征程中的一次重要会议。长时间以来,我校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们有一支执行力强的干部管理队伍,一支治学严谨的教师队伍和一支学风优良的学生队伍,这些成就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携手奋斗的结果,充分展现了师院人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云电军就有效推进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提出六点要求。一是以服务大局为导向,深刻认识本科教育工作新形势。深刻理解教育的使命、地位、发展路径的新变化,准确把握我校改革发展的新方位,知变、识变、应变、求变,时刻把握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势,更加清醒认识人工智能引发的教育范式变革,深刻理解国家教育强国战略部署,精准把握河北教育强省战略需求,直面教育教学工作主要问题,提前思考和谋划本科教育工作,谋划新一轮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扎扎实实做好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二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德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全员思想认识与行动能力高度统一,要将立德树人内化为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形成“全员参与、全程覆盖、全方位协同”的育人格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充分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深化“一课一案例”改革,将大运河文化保护、乡村振兴调研、教育援疆等本土实践案例转化为思政课鲜活素材,让理论教学更接地气;以新技术推进课程思政提质增效,用好“实践育人”大课堂,引导学生在“行走的课堂”长见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育高度统一,实施课程思政“双百”工程,构建“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融入、实践思政赋能”三位一体育人体系。三是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不断夯实人才培养基础。以一流标准和严的要求,持续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教学工作提供全方位保障。明确教学中心地位,牢固树立教师是第一身份、教学是第一工作、育人是第一责任的意识,提升教师地位,引导教师培植教育情怀,强化服务意识,构建协同保障机制,形成“全员服务教学、全程保障教学”的良好氛围。四是以内涵建设为关键,扎实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健全教师队伍建设体系,强化教师能力提升,建设高质量金课,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智能教学新生态,加快调整优化专业,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深化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推动产教资源互通,将产业真实案例、技术难题转化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产业学院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引擎”。五是以特色发展立品牌,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深入了解七馆一园的具体内涵,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开展特色实践教学,充分利用场馆资源和沧州地域文化资源,创新教学方式,紧扣专业特色,将本校场馆文化、沧州地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使场馆、当地资源变成教研活动的前沿阵地,打造“时时处处是课堂”的实践教学。秉承专业特色构建、思政课堂打造与地方文化传承三位一体、互通互融理念,讲好属于沧州师院自己的故事,凝练我们自己的特色育人体系。六是以组织保障促落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形成联动机制,保障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确立目标任务,强化责任落实,各部门要以问题为导向,自觉把服务教育教学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学院院长要负起教学工作的计划、组织、落实、自评等主体责任,各专业、各教学团队要对照学校确定的目标任务,细化分工,责任到人,严格落实。创设激昂氛围,营造奋进环境。明确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深化治理能力提升,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对接环渤海、京津冀,特别是沧州地区支柱产业,做好我校部分本科专业转型发展,在全校形成并保持“投入教学,促进教学,服务教学,保障教学”的积极向上、奋勇争先氛围。
校长张占平在主持中就落实好此次会议精神向全校教职员工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深学细悟,统一思想。要迅速组织全体师生专题学习本次教学工作大会精神,逐点解读核心要义,确保全员深刻领会部署内涵,切实将思想与行动统一到会议要求上。二是明确任务,细化举措。对照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任务,结合学院实际拆解目标,聚焦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研究等重点工作,分领域推进,制定可量化、可执行的具体落实方案,明确各环节时间节点与推进步骤,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三是压实责任,闭环落实。构建“学校统筹——学院主责——教研室执行——个人落实”的四级责任体系,将各项教学任务分解至具体岗位;同步建立督导机制,定期检查改革成效与进度,及时解决堵点,确保会议确定的教学目标全链条闭环落实。
崔增录在致辞中对我校教学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向我校教师提出要求: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始终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紧扣教育强国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深入研究并扎实落实“三全育人”要求,构建高水平师范教育体系,深入挖掘课程内涵,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通过持续努力,做好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工作,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党委常委、副校长郭玉秀以《聚力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守正创新育英才 内涵发展谱新篇》为题作教学工作报告。报告对第四届教学工作会议以来我校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过去五年,全校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双万计划”“师范专业认证”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五年来,我校对接需求明确方向,人才培养体系持续优化;专业建设提质增效,规划布局更趋合理;课程建设成效显著,多维改革纵深推进;教学改革有序推进,育人支撑持续强化;产教融合推动转型,协同育人凝聚合力;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持续改进机制稳步推进;人才培养成果丰硕,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报告分析了我校教学工作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同时,对我校下一阶段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进行了布置。报告指出,今后几年,我校教学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条主线,锚定“教师教育提质”和“应用型转型”两大核心任务,秉承“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理念,坚持“铸魂育人、服务需求、改革创新、开放融合”四大原则,聚焦“专业提质、课程创优、产教融合、数智赋能、质量保障”五大重点,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地方高水平师范类应用型大学”夯实根基。
大会对我校干部教师取得的国家级一流课程、河北省“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主编、2025年河北省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第五届河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河北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第二届河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河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025年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指导教师、沧州师范学院2025年青年教师讲课大赛获奖教师等荣誉和称号进行了表彰。与会领导为获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颁奖。这份荣誉不仅是对过去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教师们持续深耕课堂、潜心育人的鼓励。
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王桂宏、河北省教学名师王娜、河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邢胜、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崔维真作为代表分别发言。他们均表达了传承与成长、责任与感恩的共同心声,师院人携手奋进,不仅是一份承诺,更是一种教育精神的延续。
全体中层干部、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和教师代表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