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沧州师范学院齐越传媒学院的“诗音推普”青年团系列实践活动引发广泛关注。这支由师生组成的团队,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为纽带,深度融合《诗经》文化与地域特色,先后走进南皮县、河间市、东光县、沧县等地的乡村学校与社区,开展多场沉浸式文化实践活动,为河北乡村振兴注入鲜活的文化动能。
作为文化传承与语言推广的创新载体,“诗音推普”项目打破传统模式,构建“普通话教学+经典诵读+地域文化”三维实践体系。在南皮县大浪淀乡四兴小学,师生带领乡村学子诵读《诗经·秦风·无衣》,将古代战士的家国情怀与抗战精神相呼应,让“开学第一课”成为文化自信培育的生动课堂;在东光县龙王李镇启蒙幼儿园,团队把《诗经·小雅·鹿鸣》改编成儿歌,通过唱跳互动帮幼儿感受语言韵律;在沧县崔尔庄镇后乔庄小学,成员结合《诗经》与沧州的历史渊源,讲解地域故事,还通过传统揖礼教学、实时直播课堂等形式,让文化传承更具感染力。
项目实施过程中,该校与地方学校、文化机构建立长效协同机制。齐越传媒学院与后乔庄小学就师资共享、教学资源开发等达成合作共识,针对乡村学校推普工作中“师资不足、方言环境影响”等痛点,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在沧州市图书馆“周末诗经品读会”上,实践团联合市民、小学生开展集体诵读活动,推动《诗经》文化从校园走向社会,形成“家校社”协同传承格局。
团队指导教师安琪说:“‘诗音推普’项目是我们推动学科交叉、服务地方的一次生动实践:广告学专业同学负责项目策划与视觉设计,让《诗经》文化‘可感’;播音专业同学用声音赋能经典,让《诗经》‘可诵’;网络与新媒体同学则通过技术手段,让《诗经》‘可触、可及、可传播’。多专业协同发力,不仅破解了乡村推普工作中的现实难题,更探索出了一条‘专业赋能文化、文化滋养乡村’的创新路径。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这一模式,让更多学生在一线实践中增长才干,为河北乡村高质量发展贡献高校智慧与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