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深入人心,2025年暑假期间,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二年级学生开展了以“千村万户”理论宣讲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城市社区、文化广场等为阵地,通过面对面宣讲、视频录制等形式,将党的理论送入千家万户。
一、组织有序,覆盖面广
本次实践活动共有二百余名学生参与,组建了“红心向党”理论宣讲团。自7月11日至8月28日,宣讲团成员分赴沧县张官屯乡多个村委会及全国多地社区,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理论宣讲活动。

“红心向党”宣讲团在沧县张官屯乡开展宣讲
二、主题鲜明,内容接地气
宣讲内容紧扣时代主题,涵盖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枫桥经验”、乡村振兴战略、粮食安全、抗战胜利80周年、家风建设等多个方面。同学们结合地方实际和鲜活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理论宣讲更接“地气”、更入人心。

在刘辛庄村,宣讲团以“守护绿水青山,共建和美乡村”为主题,讲解生态保护与乡村发展的密切关系;

在八义庄村,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主题,介绍基层治理新模式;

在田庄子村,围绕“绘就乡村振兴好图景”,解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三、形式多样,反响热烈
除了集中宣讲,同学们还走进各自的家庭、社区活动中心、文化广场等场所,通过团队宣讲、个人宣讲、视频录制等多种形式进行分散实践,将党的声音传递给更多群众。不少村民表示,宣讲内容“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增强了大家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支持。




四、成效显著,意义深远
本次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理论宣讲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更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的传播与落地。宣讲团成员深入走访基层农村,开展访谈调查,向村民发放乡村振兴政策明白纸与种粮情况调查问卷,在宣讲的同时倾听民声、了解民意。通过扎实的一手调研,团队形成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系统分析了当前农村政策落地情况和农民关切,为全省下一步开展精准化、差异化的理论宣讲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和实施方案建议,实现了从“单向宣讲”到“双向受益”的升华。宣讲团成员在实践中深化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增强了服务基层、奉献社会的责任感。
五、展望未来
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推动“千村万户”理论宣讲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引导更多青年学子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为传播党的声音、推动理论走进千家万户贡献青春力量。